桉树,原产地为澳大利亚和少数几个印度尼西亚及菲律宾的岛屿。中国最早引种桉树是1890年,零星引种在公园、铁路旁等绿化场地,用作观赏树种,直到20世纪50年代,我国南方城市才真正开始大规模和系统地进行桉树的引种试验。80年代初期,接受澳大利亚援助,在广西东门林场建立桉树良种基地,目前已是亚洲最大桉树基因库、广西最大桉树苗木科研和生产基地。从90年代起,我国南方开始大规模种植桉树。如今,桉树已成为我国南方发展速生丰产林的战略树种,主要分布在广东、广西、海南、云南、福建、四川、江西、湖南、贵州、重庆等地。
目前,我国每年由桉树生产的木材总产量超过3000万立方米,占全国木材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。据统计,我国桉树人工林面积目前已达440万公顷,其中,广西省拥有桉树人工林面积200万公顷。在广西,桉树被称作“摇钱树”,可就是这棵“摇钱树”似乎从在中国“落地生根”的那一刻起,人们就从未停止过对其的争论。作为外来树种,桉树一直处在“水土不服”阶段,要经济还是要生态好像变成了桉树自身所不可调和的矛盾。在保护生态环境日益重要的今天,桉树人工林的生态脆弱性一旦突显,就会刺痛大众神经,引发全社会争论。
2004年,广东佛山高明区实施“禁桉”政策,目前已有河源、佛山、江门、云浮、阳江、梅州、广州等地区被明确限制或禁止种植桉树。2014年,广西南宁上林县也开始“清桉”,宣称要在五年内清除辖区内25万亩桉树。
“禁桉”理由何在?
桉树作为一种速生丰产树,生命力顽强,生长快速,五到七年即可成材利用。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,很多天然次生林被毁,到后来甚至连农耕土地也种上了桉树。自2010年起广西连续三年大旱,成为“禁桉”事件的导火索。加之很多生态学专家都对桉树持否定态度,说桉树能在短期内吸收土地大量水分和养料,造成土壤肥力下降,破坏生物多样性。一时间,桉树被推倒了风口浪尖。2014年12月18日,广西林业厅颁布《关于印发进一步调整优化全区森林树种结构实施方案(2015-2020年)的通知》,对区划为全国和广西重点生态主体功能区的县(市、区),原则上不再扩大桉树种植面积。前几年还大力招商引资,政府手里的“香饽饽”,如今就这样被“简单、粗暴”地一禁了之了。
为经济大量引进,保生态成片砍伐,政府的举措让很多林农措手不及,损失惨重。“之前明明都种的好好的,怎么一下子就不给种了呢?”对此,广西相关负责人表示,所谓“清桉”是指清除天然林、农耕地等不适宜种植、发展速生林范围内的桉树,下一步将会根据国家的要求进行调整。对于桉树,我们了解的太少,前期也没做过多规划,这几年桉树在广西发展迅速,应该重新审视。
“挺桉”意义何在?
从社会角度来看,种植速生桉会出现相对应的新的营林组织和林业产业,而这势必会增加社会就业。从经济上讲,桉树人工林可以提供大量的木材用于造纸、纤维板工业、房屋建筑、家具制造等。对造纸行业来说,木浆依赖进口已成为我国制浆造纸的软肋,解决木浆自给,发展林浆纸一体化势在必行,那么,未来桉树造纸产业的发展也一定会势不可挡。然而,在当前天然林禁伐、生态林保护的前提下,我国想要解决对木材资源特别是对原木的需求,就必须发展人工林。用少量的土地生产大量的木材,是唯一可行的途径。目前,两广多地政府计划对其管辖范围内的桉树种植区进行改造,重新规划。